365彩票网3d专家预测

IBM专利战略——专利在手,天下我有

IBM专利战略——专利在手,天下我有

来源 | 专利方舟作者 | 泊头子(IBM的专利运用分析)0 引言IBM是科技界的常青树,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企业研究实验室IBMResearch,研究人员达3000多名,致力于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计算等。IBM鼓励申请专利,利用专利保护其创新技术。1993-2018年期间连续26年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专利排行中霸居榜首,获得专利总数超过11万件。其中,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IBM在美国获得了9100项专利,发明人达8500个,遍布48个国家,近一半的专利涉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区块链和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包括人工智能1600+项、云计算2000+项、网络安全1400+项。而在2017年,IBM共获得9043项美国专利,包括人工智能1400项、云计算1900项、网络安全1200项。可以看出,2018年IBM在这三个领域获得的专利均有所增加。IBM多使用进攻型专利战略,积极进行布局专利,不仅将专利视为限制竞争的手段,更视为一种**资产,其知识产权法律部在全球有几百位专利专业人员,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侵权赔偿等多种手段对其拥有的专利进行变现,前瞻性的专利技术储备也能够保障日后业务行动的自由,进入希望从事的业务领域。对于突破性的前沿技术,IBM通过专利保护独家使用,而对于其他专利技术则不限于此,积极许可他人使用。根据公开的报道,2016年研发投入近60亿美元,获得了12亿美元的授权收入,其中三个授权交易超过1亿美元。丰厚的专利许可收入又可以反哺研发,形成良性循环。1 IBM专利公开基本情况1.1 IBM主要布局国家2000-2018年期间IBM在全球重要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公开情况如下表所示。美国是IBM的主要专利布局国,共13万专利公开,是第二名中国的近十倍,其次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IBM 专利战略会根据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格局进行调整,以适应公司的战略转型、公司技术的发展以及公司在市场上商业地位的变化。亚欧地区是IBM的重要专利布局区,中国正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专利的保护正在逐步加强,欧盟准备启动欧洲单一专利。是增加预算在更多的国家获得保护,还是重新分配有限的资源,以便在最有价值的市场上申请专利,是IBM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近年来销售收入的连续下滑,IBM选择了第二种,IBM加大了美国地区专利申请力度,其他地区如中国、日本等区域自2014年开始出现连续下降的趋势。表 2000-2018年IBM的专利布局国家公开量

1.2 IBM美国专利公开及授权状况自2000年以来,IBM总共在美国的发明专利公开数量达13.4万件,并且在2016年以来,其公开量出现了加速增长,如图1所示。IBM已经连续26年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专利排行中霸居榜首,其中2018年获得9100项,2017年为9043项,略有增加。当年的专利授权与前1-2年的专利公开具有相关性,在2017-2018年,IBM的专利公开数量出现了大幅增加,可以预测,相应的2019专利授权也会出现增加。图1 2000-2018年期间IBM美国专利公开与授权状况

1.3 IBM中国公开专利基本状况IBM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基本上都是发明专利。与在美国专利的公开情况不同,自2000年以来,IBM总共在中国的发明专利公开数量达13899项,历年公开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2014年以来,IBM中国专利的公开量显著下降。根据2000-2018年期间IBM中国公开专利法律状态统计图3,当前处于授权状态的达55%,而权利终止达21%,IBM中国的专利授权率达76%,整体专利质量较高,在中国的专利储备相对来说较多。图2 2000-2018年期间IBM中国公开专利状况

图3 2000-2018年期间IBM中国公开专利法律状态

2000-2018年期间IBM中国公开专利为13899项,其中2652项转让他人,见下图4所示。中国大部分专利的转让是由于IBM出售业务所至,在中国单纯的专利转让并不太多,这与美国地区专利转让存在区别。图4 2000-2018年期间IBM中国公开专利主要受让人

2 IBM的专利战略的运用申请专利的目的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保证自己不被别人告侵权,即防御性的。防御型专利战略是指为防御其他公司专利进攻或反抗其他公司的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而采取的保护本公司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策略。第二种是进攻型的,一个公司申请一些可能以后有用的但是自己未必使用的专利,专门来告别人侵权。IBM的专利战略与商业战略、公司文化紧密相连,已经形成了重视创新、保护创新的企业文化,凭借行之有效的专利管理流程,鼓励申请专利,依靠功能强大的专利管理工具,积极行使专利权——IBM采用的是进攻型专利战略。凭借强大的专利储备,通过专利许可、转让获得收入,甚至不惜诉讼来获得侵权赔偿;达成专利交叉许可,获得对方专利技术,从而实现业务行动自由。IBM 通过专利许可、转让获利颇丰,而且该收入基本上可以看成纯收入,绝大部分又被重新投入到研发创新中,为IBM的整个创新体系提供新的动力,从而保证了IBM的进一步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2.1 专利的许可、转让上世纪90年代时,IBM已经积累了大量有效专利组合,部分专利由于与其业务基本不相关而闲置。为了增加收入,IBM调整专利战略,将专利转让、许可给其他公司甚至竞争对手来获得收入,成为专利运营的鼻祖。对于很少使用或者需要剥离相关业务的专利,IBM直接转让,并收取转让费用。对于未获专利保护的技术发明,也能免费供他人使用,维持创新。2017年IBM从其授权业务中创造了约12亿美元的收入。1、专利主要受让人IBM的主要受让人包括格芯(GLOBALFOUNDRIES)、谷歌(GOOGLE)、联想(LENOVO)、日立环球存储(HITACHI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纽昂斯通讯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2015年格芯宣布完成了对IBM微电子部门的收购,全盘接收其工作人员和1.6万多件专利。此次收购格芯不仅无需支付费用,而且还额外获得IBM反向补贴15亿美元以及独家供应IBM芯片的十年期协议,前提是格芯承诺不裁员。2011年谷歌安卓阵营与苹果、微软阵营爆发手机专利战,谷歌在竞购北电专利失败后(被苹果、微软为主的阵营45亿美元购得),向IBM购买2369件高质量专利,以应对后续的一些列专利诉讼。可以推断,依据购买的时机及目的,谷歌必定耗费巨资。IBM兵不血刃,坐收渔翁之利。2012年FacebookIPO时遭遇雅虎专利侵权指控,为顺利上市,Facebook以8300万美元的价格从IBM收购了696项专利,作为防御性武器,对抗雅虎和类似专利诉讼。IBM的专利转让还包括在2003年与日立的硬盘驱动器业务合并而转让给日立的804项专利,以及分别在2005年和2014年出售IBM个人计算和服务器业务时分配给联想的2321项专利。其他著名的受让人包括思科(268),Ebay(281),微软(50),三菱(44),三星(34),雅虎(27)、阿里巴巴22(其中20件为商业方法和软件专利)等。IBM的专利销售历史表明,它适合于各种情况下的专利买家。2、通过诉讼积极行使专利权强大的专利储备是IBM成功获取专利转让、许可费用的有力保障。IBM采用进攻型专利战略,积极调查是否存在专利侵权情况,通过协商达成转让或许可协议。但如果对方不配合,则通过专利侵权诉讼逼迫对方就范,甚至通过法院获得侵权赔偿。2013年IBM指控推特侵犯其3件专利权,要求协商解决,但推特否认侵权,愿兵戎相见。IBM在推特IPO之前向法院起诉,推特被迫和解,支付3600 万美元购买IBM 900多项专利。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Groupon、华硕身上。IBM与Groupon就专利许可协商未果,于2016年3月将Groupon告上法庭,主张侵犯其4件专利权,要求赔偿1.665亿美元。2018年7月,美国法院作出判决,Groupon赔偿IBM8300万美元;2018年10月,两公司达成和解协议,赔偿额降低到5700万美元,并达成了一项长期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在与华硕的专利纠纷中,虽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作出华硕侵权不成立的结论,并驳回IBM上诉请求后,但鉴于IBM的专利储备,华硕仍然与IBM宣布达成和解,签署专利交叉授权协议,终止所有正在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从IBM行使专利权的情况来看,IBM一般主张对方侵犯多件专利,即使某个专利被对方无效,也不影响总体权利的行使。在主张权利时,一般先通过协商解决,先礼后兵,不惜通过诉讼,志在必得。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IBM作为大型科技企业,凭借其巨量的专利储备,不打无把握之仗,维护了业界专利老大哥的形象,这也为日后方便行使专利权奠定了基础。3、与专利流氓关系密切IBM的专利转让并没有区分执业实体和非执业实体,如Uniloc 是一专利非执业实体(**E),2016-2017年间从IBM购得6项专利。Uniloc过去曾对三星电子美国公司和红帽公司提起专利诉讼,而两家公司也均曾经从IBM购买过专利。IBM吃完原告吃被告。Finjan的收入90%来自专利许可,是一专利非执业实体。2017年,FinjanBlue以850万美元购买了IBM的25项网络安全专利、16项专利申请,该公司属于Finjan的子公司,由IBM命名,为专门收购IBM的专利而成立。转让后,这部分专利以前的许可不因转让而改变。2018年,IBM又向FinjanBlue转让了30项美国专利,11项国际专利和1项欧洲专利申请,交易价格并未披露。IBM将其专利转让给专利流氓公司,受到外界质疑,自身并非基于专利开发产品也被质疑为最大的“专利流氓”,这种声音应该还会持续下去。2.2开放专利以支持开源1999年,微软的Windows系统在桌面和服务器上均取得胜利,IBM则开始支持Linux,希望完善Linux来对抗微软。伴随着的技术创新及自身业务的挑战,IBM也向开源社区开发部分专利。比如在2005年,IBM承诺开放500项专利以支持开源社区,以推动开源社区的发展;向公共医疗保健和教育行业的软件开放标准开放其整个专利组合。在2007年,为支持150多个使软件互操作性标准,IBM再次承诺开放其专利组合。在2008年,为帮助社会环境改善和节能减排,IBM 首次提议“生态专利共享计划”,并会同其它公司首批开放了数十项专利。IBM支持开源、开放标准的发展,方便了社会技术创新,也为公司本身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甚至全新的商业市场,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IBM还通过捐赠资金和开发时间来支持Linux生态系统。2005年IBM、谷歌、红帽等创立开放发明网络(OIN),向OIN成员免费许可涉及Linux的专利。2018年10月,IBM宣布将以340亿美元全资收购Linux开源软件公司红帽,两家公司联合发布的新闻稿中指出:通过这次收购,IBM 将继续致力于推进红帽的开放治理、开源贡献、参与开源社区和开发模型,并培育其广泛的开发者生态系统。此外,IBM 和红帽将通过专利承诺、GPL 合作承诺、开放式发明网络和LOT 网络等努力,继续致力于开源的自由。但是,IBM并没有加入LOT网络,向专利流氓转让专利仍是其变现的方式。2.3保证业务的行动自由专利不仅是保护重要发明的手段,也是获取他人专有技术的杠杆。专利的交叉许可是专利战略的重要一环,允许相互利用彼此的技术来制造、销售自己的产品,而无需担心专利诉讼或版权诉讼。拥有专利技术,为获取对方技术,达成专利交叉许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专利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如何运用,在许多情况下,专利许可给他人可能比自己用来制造、销售产品更能实现其价值。IBM的创新领域众多,很多属于前沿探索性研究,大部分研究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内难以获得回报,但获得的专利可以保证IBM在条件成熟时自由进入这些领域。IBM积极获得专利的一个原因首先在于保护创新投资,挖掘想要利用其专利技术的公司,实现“合理且非歧视性的许可”;其次,专利提前布局可以实现提前卡位,捕捉未来的商业机会,为IBM提供业务“行动自由”。由于巨量的专利储备及前沿性探索研究所进行的专利布局,IBM可以从容的进入它希望从事的业务领域,而不必担心面临的专利诉讼。IBM经常与其他拥有互补专利的公司签订专利交叉许可,以加强其行动自由。凭借历年保持最多申请形成的强大专利储备以及对前沿技术的提前专利布局,可以形成强大的防御震慑力,竞争对手基本上没有能力通过专利诉讼达到目的。2.4放弃大量无价值专利IBM不仅积极主动申请、运用专利,从大量的专利组合中获利;而且还积极的放弃那些不产生价值的专利,节约专利维护成本。IBM拥有庞大的专利组合,分析哪些专利值得保留以及应该放弃哪些专利变得至关重要,毕竟维护专利有效性的成本巨大,放弃不能产生任何价值的专利是必要的。放弃部分专利有助于重新规划预算,节约巨额维护费用,节省的费用可以用于提交新的专利申请。2013-2016年IBM在美国授权与放弃专利状况如下图所示。2013-2016年IBM美国授权与放弃专利数量

2013-2016年IBM美国放弃与授权专利比率

IBM虽然连续26年每年获得美国专利数量第一,但根据IFIClaims的统计(统计日期2018年12月31日),在全球有效专利族持有人中,IBM仅排名第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4376个有效专利族,前两名分别为三星电子(61608个)和佳能(34905个)。其中,有效专利族是指至少在一个地区(不一定是美国)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族,而非单个授权专利的计数。IBM连年获得专利数量第一,但全球有效专利族数第三的原因可能在于,除了大量专利转让而导致有效专利族减少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放弃了大量专利权,这部分专利权可能价值不高,无法实现IBM的目的,放弃可以减少专利的维护成本。3 影响专利制度与专利政策对拥有强大专利储备的公司来说,专利的强保护更利于其建立优势地位。IBM、微软、苹果等老牌科技巨头虽明争暗斗,但对专利的保护力度持基本相同的态度——加强软件专利的保护,这与谷歌、亚马逊、推特等互联网新贵的观点针锋相对。通过影响专利审批和专利保护的政策实现软件专利的强保护,是行之有效的方式。IBM通过媒体宣传、游说团游说等方式推动有利于己的专利政策,其副总裁兼知识产权部长卡波斯(Kappos)还担任过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局长。IBM的首席专利顾问兼副总法律顾问MannySchecter曾撰文指出:IBM支持专利强保护制度(strongpatent system)。IBM的专利强保护制度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提高专利质量,严格适用专利法,将低质量专利拒之门外;二是专利的强保护制度应具有适应于新技术的灵活性,避免技术歧视——软件专利应该适用机械装置、药物相同的规则来评判可专利性。卡波斯担任USPTO局长前曾在IBM工作25年,主管公司知识产权事务,实施积极的专利战略,鼓励研究人员申请专利,使IBM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专利排行中高居榜首。2009年上任局长,其职业生涯也深深的打上了IBM的烙印,执政措施包括:强化专利权的保护,特别是对软件的专利保护;对专利流氓持容忍的态度。这些虽对IBM有利,但也导致一定的低质量软件专利被授权,专利诉讼的泛滥,而广受外界批评。根据美国审计署2013年发布的报告,2007-2011年期间,美国“软件相关”的专利诉讼占美国专利诉讼的46%。卡波斯辞职后,在美国创新联盟(由IBM、微软、苹果等7家巨头公司组成)担任“资深顾问”,继续利用其影响力呼吁加强软件的专利保护,认为新专利法案AIA“矫枉过度”,宣称“我们必须抛开那种所谓‘专利体系已经分崩离析,专利流氓正让专利业务彻底终结’的说法,转而探讨如何逐步优化我们这个全球最好的专利体系”。卡波斯的继任者米歇尔·李(MichelleK. Lee),则代表新一代互联网公司,曾在谷歌工作近10年,局长期间致力于提高授予专利的质量,剑指软件专利,解决专利滥诉问题。米歇尔·李执政期间,通过修改审查指南将Alice两步法作为评判专利适格性的标准,提高了软件专利的授权门槛,采用PTAB的IPR、PRG、CBM等授权后异议程序消除以前授予的低质量专利。但米歇尔·李的离任后,现任局长安德烈·扬库(AndreiIancu)似乎又回到了卡波斯的路线上。随着USPTO局长的轮换,也实现了专利保护强弱周期的更替。4 讨论与分析IBM 有百年历史,专利战略和专利管理历经数十载,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最先实施专利许可、转让获得收入,是专利运营的鼻祖,专利战略也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以适应市场、技术的变化。IBM实行积极的专利战略和有效的专利管理,投入巨资研发,积极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成为全球专利的最大持有者之一。凭借强大的专利储备,IBM通过专利许可、转让获得收入,甚至不惜诉讼来获得侵权赔偿。获得的专利收入又可以反哺研发,形成良性循环。IBM还将专利转让于非执业实体以获得收入,至今仍未加入LOT(转让即许可)。IBM作为支持开源软件的先驱,是开源项目的主要奉献者之一。对开源社区开放部分专利,靠开源Linux服务器取得竞争优势;加入开源发明网络(OIN)支持Linux,以获得开源社区的支持,维护IBM的战略利益。IBM虽然每年获得专利数量高居榜首,专利数量增加的同时,收入却自2012年以来每年在下降。虽然获得的专利数量可以作为评判研发创新性的指标,但如果不能应用于产品从而转化为效益,则难言成功。如果IBM不再销售基于专利的技术,而是越来越倾向于销售专利本身,则背离了获得专利的初衷。IBM起诉Groupon、推特、Priceline等公司,虽然初衷是为了最终达成和解或获得赔偿,但这也让IBM与专利流氓的界限变的模糊,被质疑为最大的专利流氓。IBM积极进行前沿探索性研究,鼓励专利布局提前卡位,业务调整却极为谨慎保守。这也意味着除了收取专利许可费用,大量研究成果难以直接转化为效益。IBM相关领域的大量专利的确可以提供业务“行动自由”,进入热点领域而无需担心专利诉讼威胁,但仍与热点领域擦肩而过。如在公共云计算领域,尽管IBM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申请了大量的云计算专利,但其公共云(IAAS)的市场份额已降至第四,仅占2.6%,与亚马逊云、微软智能云尚有很大差距,也被谷歌云反超,如下图所示,大量的专利未能转化为市场优势。2018年10月IBM以340亿美元收购红帽,意图主导混合云,这是IBM的又一次战略转型,能否成功,拭目以待。IAAS平台市场份额(McAfee 云安全联盟2017年调查)

IBM主张实现软件专利的强保护,通过媒体宣传、游说团游说等方式推动有利于己的专利政策,其副总裁兼知识产权部长卡波斯离职后担任USPTO局长,上述措施保障了IBM的利益。5 结论凭借强大的专利储备,IBM采用进攻型专利战略。耗巨资进行前沿探索性研究,积极进行专利布局卡位。连续26年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专利排行中高居榜首,通过多种方式行使专利权,专利许可、转让、诉讼等相互配合,甚至将专利转让给专利非执业实体,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凭借强大的专利储备,IBM有能力获得对方的专有技术,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实现业务行动自由,进入希望从事的业务领域。作为开放发明网络(OIN)的创始人之一,IBM支持开源,向OIN成员免费许可涉及的Linux的专利。但与专利流氓关系密切,没有加入LOT网络,向专利流氓转让专利仍是其变现的方式。通过媒体宣传、游说团游说等方式推动有利于己的专利政策。对于无价值的专利,毫不犹豫的放弃,以节约专利维护成本。IBM虽然连续26年每年获得美国专利数量第一,但在全球有效专利族持有人中,IBM仅排名第三。IBM专利的战略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但业务调整却极为谨慎保守,大量的专利未能转化为市场优势。在云计算领域,IBM已经落后,收购红帽能否实现逆袭,犹未可知。泊头子2019-1-12地址 | https://mp.weixin.qq.com/s/yQdurmPdbRmphrFvPYW5mA#本文不代表思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