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马云的首家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现场火爆,线上热议。而上海首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开业仅一个月,近日却传来停运的消息。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过热”。
7月10日,记者到现场采访时,正碰上工作人员进入店内补货。“目前在进行数据采集,过段时间还会再开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网上盛传的“高温致使产品融化变质”的说法,该工作人员表示不便回答。
上周(7月3日),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A轮融资。其创始人表示,“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 今年6月中上旬,缤果盒子首家24小时无人智能便利店在上海开业,引起一时热议。
▲ 无人便利店门口已经贴出“由于技术调试,暂时停运”的通知。该店位于上海杨浦区长阳路欧尚超市附近,占地面积约为15平方米。
▲ 中午时间,先后有近10名在附近工作的白领光顾这家无人便利店,却发现店门已经无法正常打开。
在刚开业时,缤果盒子定位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要做成全新社区智能化项目,目的是为高端社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鲜及便利服务。
▲ 从店外可以看到,货架上的商品并未摆满。
该便利店内商品主要以饼干、薯片等速食食品,以及乳制品等为主。
此前,曾有消费者反映,在上海近日35度的高温下,这个正面由全封闭玻璃建造的便利店内温度高达40度。在开足了空调的情况下,室内气温依然比室外高4度。
▲ 中午12点左右,工作人员打开店门,让这名身穿白色衣服的送货员进店补货,补货以饮料为主。
便利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内是打足空调的,停运期间,便利店将进行数据采集,不久就会重新开放运营。”
▲ 便利店门口张贴了购物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该无人便利店刚营业时,记者曾前往体验,在选购的便捷度上,它与AmazonGo无人商店还有一定的差距,后者通过视觉识别,定时捕捉人和物的关系,将支付环节省略。相比之下,缤果盒子仍然有支付环节,用于确认人和物的关系。
▲ 入口处的屏幕上原本显示的是二维码,顾客扫描即可入内消费,而现在只剩下了电脑操作系统的标志。
要真正做到无人,又不影响用户体验,那么对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要求非常高。“无人便利店还有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缤果盒子创始人、CEO陈子林说,据估算,无人便利店在成本方面约为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
▲ 两名市民站在玻璃门外,观察无人便利店的内部构造。
正在举行的淘宝造物节上,阿里无人咖啡馆“淘咖啡”也首次亮相。然而,据体验者反映,线下无人咖啡馆在消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受到网络影响,出现无法识别人脸、自动付款等行为,这时候仍然需要人工收银员。
▲ 一包饼干放置在收银台上。
缺少了服务员的“人情味”,服务体验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好?所贩售的商品种类是否只限于标准品类?如果连高温都不能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恐怕会进一步阻碍无人便利店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记者 柏可林